「秀才」相當於如今什麼學歷?說出來可別不信,別被電視劇誤導了

2025-04-11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3/3
在古代,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,秀才雖受敬重,但畢竟未入仕途。

而一旦秀才成功考取舉人,便意味著獲得了國家認可的身份,正式步入「士」的行列,仕途可期。

因此,一些富商顯貴會提前結交有潛力的考生,資助其考試費用與路費,期望將來得到庇護。

秀才之後就是參加鄉試考舉人,但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不小。

舉人的考取率極低,據統計,明代應天府鄉試的錄取率只有7.26%;

清代由於人口膨脹,錄取率更是直線下降到1.68%。

若將鄉試比作今日高考,那麼唯有考入頂尖學府如清華、北大的學生,方可與古代的舉人相比。

鄉試競爭激烈,但一旦通過,回報也是巨大的。

舉人享有免役免稅特權,因此過去許多地主會將自己的土地記在舉人的名下,以逃避稅收。

除此之外,官府也沒有懲罰舉人的權力,就算有罪也要向朝廷申請,剝奪舉人的資格後才能判刑。

《儒林外史》里的范進,五十四歲的時候才考中秀才。

因專心讀書無暇生計,家境貧寒,備受鄰里歧視。

就連他的老丈人胡屠戶,也時常出言譏諷,絲毫不把他當一回事。

范進面對這些侮辱,也總是逆來順受,不敢反駁。

後來得主試官抬舉,范進在鄉試中一舉中第。

胡屠戶的態度瞬間一百八十度大轉彎,卑微地稱呼他為「賢婿老爺」。

周圍人也都紛紛轉變態度,對他各種溜須拍馬,阿諛奉承。

范進長年承受的精神壓力驟然釋放,一時竟陷入了癲狂狀態。

讀書人中舉之後,還有更為艱難的會試與殿試,含金量逐步提高,難度也越來越大了。

清朝時期,山東就有位名叫王服經的進士,考中之時已84歲高齡了。

所以說,在古代要是想走仕途參加科舉,一不留神就是「活到老考到老」了!
奚芝厚 • 26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0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9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