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友諒擁兵60萬,面對20萬兵力的朱元璋,為何鄱陽湖大戰一敗塗地

2025-04-14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2/3
1363年,張士誠進攻安豐,朱元璋主力北上救援。這是進攻應天府的絕佳時機,然而陳友諒卻匪夷所思地選擇了進攻洪都。

洪都城防堅固,守將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,作戰勇猛。

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八十五天,卻久攻不下,白白錯失了戰略良機。

這一系列的戰略誤判都源於他剛愎自用的性格,是他不聽勸諫、一意孤行的必然結果。

與朱元璋的「仁義治軍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陳友諒奉行的是冷酷無情的權術統治。他猜忌多疑,動輒殺戮功臣,使得部下人人自危。這種高壓政策導致了軍心渙散,離心離德。

在鄱陽湖大戰中,陳友諒俘虜的士兵大多不願為他賣命,許多人選擇投降朱元璋。

反觀朱元璋,他寬待俘虜,優待歸降的士兵,甚至資助他們返鄉,從而贏得了人心。

陳友諒的殘暴不僅體現在對待俘虜上,更體現在對待自己人身上。

早年間,他為了權力不惜殺害恩人、同僚和上司。

這種行為使得他的軍隊缺乏凝聚力,許多將領對他貌合神離。

在鄱陽湖之戰的關鍵時刻,他的左右金吾將軍也相繼叛逃,這無疑加速了他的敗亡。

鄱陽湖大戰初期,陳友諒憑藉強大的水軍占據優勢。朱元璋的軍隊在與陳友諒的樓船對戰中損失慘重,多名大將陣亡。

然而,一場突如其來的東北風,徹底扭轉了戰局。

朱元璋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,下令火攻。熊熊大火迅速蔓延,陳友諒的樓船,由於鐵索相連,無法及時躲避,最終成為了火海中的巨大火炬。

這場大火不僅重創了陳友諒的水軍,也摧毀了他的心理防線。儘管他最終突圍而出,但在突圍途中,一支流矢結束了他的生命。
奚芝厚 • 26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0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9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