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
朱棣的 「靖難之役」 是血色的篡位,也是雄才大略的開始。鄭村壩的火光照亮燕軍的甲冑,白溝河的廝殺聲中,建文帝的皇權灰飛煙滅。這位 「天子守國門」 的帝王讓明朝走向巔峰:鄭和的寶船七下西洋,將中華文明播撒至印度洋;《永樂大典》的編纂,讓千年典籍在紙頁間重生;五次親征蒙古的馬蹄聲,讓韃靼、瓦剌俯首稱臣。「永樂盛世」 的輝煌背後,是一個王朝的自信與擴張。
仁宣之治的溫柔歲月里,朱高熾的寬仁與朱瞻基的睿智交織成治國畫卷:休養生息讓百姓安居樂業,「三楊」 輔政讓朝堂清明。但盛世的陰影里,王振的宦官專權已埋下隱患。1449 年的土木堡,25 萬明軍的屍骸鋪滿草原,明英宗的被俘讓 「天子守國門」 變成 「天子作俘虜」,瓦剌的馬蹄直指北京城下。幸得于謙力挽狂瀾,德勝門的炮火擊退侵略者,卻也讓明朝的黃金時代戛然而止。
夕陽餘暉:帝國的衰落與崩塌(1450-164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