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沒有網際網路,還整天待在家裡的謀士,是怎麼做到運籌帷幄的?
在沒有網際網路的古代社會,謀士們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渠道相當有限,加上當時交通條件落後,他們基本只是宅在家裡或者辦公室。但我們常聽到一句古話:「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。」既然環境限制那麼大,他們到底怎麼做到的?
運籌帷幄需要的基本功
老子曾說過:
「不出戶,知天下;不窺牖,見天道。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是以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明,不為而成。」
這個觀點的對錯有待商榷,但自古以來,確實有很多謀士做到了「不出戶、知天下」。很多謀士也都當過隱士,而他們之所以被稱為「隱士」,而不是山民、漁民之類的,就是因為他們絕大多數是掌握文化知識的人,故史家蕭子顯說:
「(隱士)含貞養素,文以藝業。不然,與樵者之在山,何殊別哉?」
內在的知識涵養與人文素養,是他們成為卓爾不群的「隱士」的關鍵,也是他們被政客請出山來當謀士的首要原因。
在古代,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是書籍閱讀和師徒口述傳承兩種,而這兩種途逕往往會結合起來:師徒書籍授課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諸子百家們就通過師徒口述授課來言傳身教,進行知識傳播。
謀士們大多天資聰慧,而且往往從小就研習經典文獻,並在少年時就學有所成。古代社會,可用來研習的書籍數量極少,能用來研習的書籍也都是流傳下來的典籍,例如《尚書》《易經》。也正因為需要掌握的書籍很少,往往長年累月的也就研讀一兩本書,於是能真正把一本書吃透。他們在掌握前人智慧結晶的同時,還會通過自己的融會貫通,產生一套新的謀略、理論,成為一個運籌帷幄之中、決勝千里之外的謀士。
不說讀書,「運籌」本身就是一項技能,也就是推算這樣的數學能力。古人一向重視數學能力的培養。孔子教育弟子的課程是君子六藝——射御禮樂書數,就說明了數學是弟子們必學科目之一,也是儒家知識分子必須掌握的基本功。孔子年輕時在魯國,乾的就是「會計」。《孟子萬章下》記載:
「孔子嘗為委吏矣,曰:會計當而已矣。」「委吏,主委積倉廩之吏也。」
說明孔子的工作能力很強,帳目都能算得清楚準確,可見其運算能力強了。
再以劉邦身邊的重要謀士張蒼為例,他本是秦朝御史,負責編纂史書。他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,還博聞強記,天下各類圖書「無所不觀、無所不通,而尤善律歷」,並以「善算聞名」。漢朝建國後,第一任丞相蕭何將他請出來,推薦為「計相」,主持全國各地地方財政收支審計。張蒼後來還開創了漢朝的審計制度,制定《上計律》,規定以後各郡、各縣都要每年逐級編制和呈交會計報告。更厲害的是,他還刪補了古代重要數學著作《九章算術》,讓東方初等數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。